深秋的雪花盐车间里,结晶锅蒸腾的白色雾气与头顶的日光灯交织成光网,卞玉龙手中的“打花勺”在90℃的锅沿划出利落的弧线。这位从原盐加工车间走来的老班长,正用浸透盐渍的工装和发烫的“打花勺”,在雪花盐生产线上书写着属于奋斗者的篇章。
卞玉龙总在交接班前半小时到岗,仪逐一检查锅体温度;捞盐时,他像精准的机械臂般重复着“铲-抬-倒”的动作,热浪中,帽下的发梢早已凝满盐霜。
“看这盐花的棱角,像不像咱们工人的骨气?”卞玉龙总爱捧起新出的盐晶端详。为减少盐粒破碎率,他反复调整铲入角度;为防止地面湿滑,在他的带领下,班组单锅产量稳居第一,更创下“零洒落、零灼伤、零延误”的“三零”纪录。当班组人员问他为何如此拼命时,他擦了擦护目镜上的盐渍:“在盐锅里炼过的人,骨头里都带着咸劲儿!”
如今,结晶锅旁那道身影,已成为车间里最醒目的标杆。卞玉龙用行动证明:真正的战士从不在意战场变换,只要心中有火,每铲盐都能迸发出奋斗的光芒,他依然站在最滚烫的岗位上,用汗水浇灌着属于工人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