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在徐圩参加共建活动,休息时,站在四楼窗前眺望,见海英菜在凛冽的海风中舒展,红紫色的暖意染遍滩涂。
思绪翩跹,想起十月初与妻女的园博园之行,初见粉黛乱子草于蒙蒙细雨中轻盈如烟,梦幻云舒静落庭前。去年陪闺女到伊甸园采风,也曾沉醉于薰衣草的姹紫清香,独嗅花海半日闲。可眼前的海英菜,没有粉黛温雅,也无恬淡沁人,却以特有的红紫奔放闯入心田,喻时光缱绻,诉故土眷恋。顺着这抹红紫,小时候挎着大竹篮跟着母亲,采嫩绿海英菜头的往事在脑海中再次浮现。海英菜的汁液闻之清冽、尝显碱涩,沾手后很难洗净,且不易褪色。采摘时,对比指尖轻掐,我更喜手握多株一捋一大把,这时母亲便会在透着宠溺的嫌弃中将我赶开,而我则故作惊讶,转头就迫不及待地在起鳞着尘的滩涂上玩耍,做海英菜世界的探险家,寻觅起“小土狗”“钳夹夹”。
回到家,将海英菜摘洗焯水,取少部分过凉改刀,拌上细盐味精、汪醋生抽和香油蒜末。咸鲜适中、脆嫩爽口的凉拌鲜海英菜便是下饭神器,有它总能多嗦半碗米粥。留大部分用来晒制干品,日后可凉拌菜干,也可拌入油渣做成海英菜包子。这包子一口下去相当了得,伴着韧劲与脂香,带着回甘的鲜香和油渣的焦香,复合滋味在口腔内迸发挑逗着味蕾。待到冬日,海英菜渐渐枯萎,有时候割少不值当平车拉,母亲就会捆小一点的草个子给我直接背回家,用它生火时,种胞在灶膛里炸裂,演奏交响。听父亲讲,海英菜种子可是好食材,提取时要经石磨粗碾、漫水沉淀和除杂分拣等工序,颇为考究,在他儿时,用海英菜种子包的汤圆,香气醇厚,较之芝麻馅也毫不逊色,甚至爱好者认为其更胜一筹。
有时想,以海英菜为代表,带上抽筋菜、曲菜等野菜组成这原生态菜园,是否也滋养了淮北盐场人的精神家园。没有华丽的布景,没有娇弱的脾性,不挑水土、不惧风霜。这盐碱地里怒放的生命啊!于逆境中挺起脊梁。没有文人墨客的驻足吟咏那又何妨?丰神俊逸的你本身就是圩子里的诗意篇章。佩服你犹如“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韧;歌颂你亦若“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敬仰你胜过“已到凌云仍虚心”的谦逊;更赞叹你神似“只留清气满乾坤”的执着。淮盐人的精神底色里有你的影子,淮盐文化的淬炼传承中有你的笔触。
遥望埒子口对岸的故乡,听见灌西场海英菜的呼唤:“哎哎哎,那楼上走神的小大哥,我是你的老伙计年,甭挂念、不多想,晚风中藏着重逢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