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资讯中心 行业资讯

经济运行延续向好向上 产业链实力稳中有升

发布时间:2024-11-14 阅读量: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GDP同比增长4.8%,这一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中国经济显示出“稳”和“进”的向好态势,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确定性和正能量。

宏观经济积极因素累积增多 向好势头更加巩固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94974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8%,其中第二产业增速最高,表明国家对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等的支持政策已经显露效果,新质生产力正在加快形成。三季度,政府采取一系列政策举措,尤其是多个部门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效果逐步显现,中国经济回升向好的积极因素累积增多。

工业增速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前三季度,我国工业保持稳定增长,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四成。工业领域超九成行业和地区保持增长,为巩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提供了有力支撑。与此同时,工业结构不断优化。前三季度,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1%,增速分别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1.7个和3.3个百分点。

服务业稳定增长。前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7%。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3%、10.1%、6.8%、6.3%、5.4%。值得一提的是,物流行业的发展推进了统一大市场建设。

科技与产业加快深度融合。一方面,我国科技实力不断提升。相关部门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我国发明专利授权量同比增长20%以上,一些大国重器、一些重大成果在不断涌现。另一方面,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成长。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高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1.6%。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集中体现在智能化和绿色化方面。智能化方面,多种智能设备和智能产品迎来高速增长;绿色化方面,新能源产业不断成长壮大,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不断涌现,正加快塑造经济发展新优势。

服务消费市场潜力持续释放。前三季度,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6.7%,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一方面,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形成、加快拓展。前三季度,网上零售继续保持较高增速,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8.6%。另一方面,“两新”发展势头良好。前三季度,在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带动下,全国企业采购机械设备金额同比增长6.5%。受国家鼓励、地方支持和企业让利等因素带动,电视机等家用视听设备、冰箱等日用家电、与家装相关的家具、卫生洁具等零售额同比均实现较高增长。同时,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温和上涨。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扩大,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较快。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4%。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7%。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0%,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9.4%、11.4%。

货物进出口较快增长。前三季度,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5.3%。其中,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9.4%,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5.0%。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6.3%,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47.1%。机电产品出口增长8.0%,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9.3%。

货币政策精准发力,资本市场活跃度提升。前三季度,我国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效,为经济回升向好创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一方面,金融总量总体平稳增长,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基本匹配。另一方面,金融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有效的支持。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专精特新”企业贷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均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尤其是9月,央行宣布降准、降息、降存量利率,多箭齐发对资本市场起到了较大的提振作用。

我国产业链实力稳中有升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形成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分工深化的结果,是重要的全球公共产品。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稳定,才能做大世界经济发展蛋糕,带来共赢发展。要继续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与经贸往来。

由于拥有全球最大的市场与最全的产业链门类和产能,加上近年来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国企业通过补全短板产业链、升级传统产业链、建立新兴产业链,增强了产业发展的稳定性和竞争力,中国产业链韧性在全球排名处于领先地位,中国产业链不可或缺性提高。

当前,发展绿色、低碳、环保的新能源,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新能源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中国新能源产业持续提供可负担的优质产能,对全球绿色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特别是,面对不利局面,中国车企坚定深耕欧洲市场,继续以高性能、高性价比和绿色环保赢得消费者青睐。中欧车企依然坚持共享共赢,深化双方产业链和供应链合作。

此外,在华外资企业加强了本地化趋势。当前,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提出“In China,For China”理念,进驻中国,在中国立住脚跟,加快本土化战略,不只是简单地将产品卖出去,借力中国文化、经济特点,将产品、理念植根中国才是企业制胜的秘诀。这些企业加强在华企业本地供应链的垂直整合和本地化经营,并深耕中国文化等中国元素,更好融入和带动中国产业链,以便更好地服务中国市场。

进一步优化宏观政策的建议

三季度,宏观政策持续加力,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四季度,随着向好因素的累积,一些增长势能将从点状爆发延伸至产业链和全社会,长期将推高全社会的潜在增长率,不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为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政策还需持续发力。

第一,全面深化改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

第二,加强自主创新。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制度优势,整合科技创新资源,集中力量实施重大科技攻关。尤其是,对于技术成熟、路径明确、市场口径小的领域,政府实施一定的支持措施,可更快速地攻克一些关键技术。要准确把握科技前沿动向和未来产业发展态势,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产业创新推动科技创新,促使二者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第三,加大财政政策支持力度。财政政策是延续经济积极向好因素的关键,也是重点发力方向。中央要加杠杆,以扩大有效需求。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同时,持续规范非税收入管理,依法依规组织非税收入,坚决不收过头税费,切实减轻经营主体负担。

第四,加强政策统筹,切实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要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四季度,各部门要统筹好“点”与“面”。一揽子增量政策既涉及财政、货币政策,也涉及就业、产业、区域、投资、消费等其他各领域,还要通过改革加快建设统一市场体系,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不断释放和激发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活力。同时,鼓励各地继续坚持因城施策,加快各项政策落实,促进房地产市场逐步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第五,坚持扩大高水平开放。一是坚持扩大对外开放并增强国际合作的地区差异化战略。有效推动中外高层对话机制,加强沟通交流。加快共建“一带一路”,让更多项目落地,挖掘未来市场潜力。二是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制定和改革。进一步降低进口关税,扩大市场准入,减少贸易壁垒,深入推进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支持建立多边贸易体系,维护和促进全球贸易的稳定和公平。进一步简化签证和办理手续,便利海外人员往来。三是扩大服务开放并提升服务贸易水平。当前全球贸易重点转向服务贸易,研发、设计、教育、医疗等是全球贸易主要增长点,这就需要我们在制度开放上及早布局。如充分利用世界贸易组织(WTO)、《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二十国集团(G20)等国际平台,就技术进口、知识产权保护等议题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方案。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更加严格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提高海外企业在中国市场的信心,优化外商投资政策和法律法规,提供更加稳定和透明的投资环境。积极引进国际研发人才、研发团队、一线技工和风险资本。四是提高国内企业对外资全球配置的黏性。充分发挥我国综合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提高海外投资与国内产业的关联性,增强海内外产业链供应链的经济联系,将中心节点以及跨国企业的研发中心、管理调度中心、营销中心、利润中心尽量留在国内,实现海内外投资双赢。加快建设中国-金砖国家新时代科创孵化园,增强中国技术在海外的产业化辐射能力。五是精准推进单边开放。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聚焦发展这个根本性问题,通过在当地建设基础设施、园区,发展工业和现代化产业,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和生活生产条件,加强贸易往来,促进技术和人才流动,给共建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为推动解决全球发展失衡问题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