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党群纵横 职工之家

灌西投资公司“新时代的灌西人·奋斗者”思政宣讲活动纪实

发布时间:2025-05-27 阅读量:

在大干二季度的热潮中,灌西投资公司“青言青语”宣讲团的声音六次激荡在滩头、班组、机关,一场场别开生面的思政宣讲,成为激励全体灌西人奋进的精神引擎。

“身边人”与“身边事”

那些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坚守的“身边人”,用一桩桩朴实无华的“身边事”,诠释着新时代灌西人的奋斗精神,成为引领大家前行的力量。

在原盐生产的滩头,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祝星星就是那束最耀眼的光。他的“盐场精神”是苦咸熬出来的担当,是卤水泡出来的意志,是“忠诚如盐、纯粹若晶、奉献似海”的坚守,是“脚踏实地、精益求精、求真务实”的沉淀。当思政宣讲走进机关会议室,二十年如一日守护旱厕的尹加根,同样直击人心。他用一把铁锹书写着平凡中的伟大,7300个日夜的48本民生台账,比任何宣讲都更有力量。

这些“身边人”的“身边事”,让“奋斗”二字褪去抽象的外衣,变得具体、温暖且充满力量。

“传承”与“青年”

“盐场精神”的火炬传到新一代灌西青年手中,始终保持滚烫的时代温度,他们将榜样故事凝结成动人的篇章,让榜样力量广泛传播。

匡洪忠在盐滩扎根的32年里,独创“一严、二简、三恒”工作法,参与研发多项创新成果,无论风雨如何肆虐,盐滩上总有他坚定的身影。章保卫的37年,早已与盐田晨昏交融,太阳跟着他抵达盐滩,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每天的任务:巡查多少个盐池、观测几次卤水浓度;936名转岗工人“零差错、零投诉”、326万元复杂款项的理清、20万元税费节约……一串串数据讲述了别红梅用专业智慧书写的责任答卷。然后奋斗背后的付出与坚守,是盐碱地的风刀霜剑刻下的脊背弧度、是烈日下永不褪色的黝黑面庞衬着染白鬓角,是数据浪潮中像被揉皱的报表一样纵横交错的红血丝

这些鲜活的教材、殷切的期盼,终将化作青年前进的动力,激励着他们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大课堂”与“小切口”

灌西的发展是一本厚重的“大课堂”,而新时代的灌西人在看似平凡的“小切口”里,凿开了通往高质发展的航道。

在被称为“男人战场”的制盐一线,遗憾没怎么穿过裙子的杨中华闯出了她的天地,在同事们眼中是“只要有杨姐在,再难的任务都有底气!”三个灶眼、几张桌椅、二十余载春秋,于方寸灶台间的林正刚,在某个清晨咬开包子时,舌尖触到的新鲜荠菜香就是“再辛苦也要让大伙好好吃饭”的承诺温度。如何真正站在养殖户的角度思考,让催缴工作变得有温度、有意义?我们在张大叔申请政策后的主动补缴费用和李大姐态度转变后的主动沟通中,感受到江德全的担当与创新。

这些发生在卤水畔、灶台边、池塘口的“小故事”,恰是灌西人在时代大课堂中书写的“大情怀”。

从制盐的滩头埂到生产班组,从机关的会议室到宵洋的物流码头,六次思政宣讲,如同燎原之火,将灌西奋斗者的精神播撒在每一个平凡岗位。

(杨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