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企业文化 工投文苑

古村那个桥

发布时间:2016-06-02 阅读量:
 

   “到古村去看看村东那座桥现在啥样了?”这句话父亲不知给我说过多少次了,但每次我都以工作忙、没时间为由敷衍推脱了,然而这一次父亲的语气非常坚定,似乎没有商量的余地了,于是我答应在“五一”假期去趟古村,权且是一次乡村之旅,也算是了却父亲多年的一个心愿吧。

   古村是东海西部马陵山下的一个偏僻山村,父亲上山下乡时就在这个村里,那时村里散落地住着几十户人家,全村人口也就一百多人,在当时算是一个生产小队吧。

   古村三面环山,村东有一条山路,是通向村外的唯一出路,但中间却隔着一条沭河叉道,准确地说那是一条古老的河道,村里的人到山下耕作或去镇上赶集只能绕着山根从上游的一条拦水坝上通过,所以在雨季来临河水上涨时村里的孩子就无法到镇上读书上学了,于是那年冬天父亲带着村里的年轻汉子开山伐木在河上建起了一座石木栈桥,把古村与镇上之间的距离一下拉近了好几里路,整整一个冬天父亲因劳累和寒冷,两腿却患上了严重的关节炎,以至现在连下楼都非常吃力,直到一九八三年秋天父亲才最后一个返回城里。

   记得在我小学暑假的时候母亲曾带着我去乡下度假,就是去了古村,那天刚下过一场大雨,不知道是山路泥泞还是我的顽皮,半道上我早已浑身泥水面目全非了,无奈母亲只好气愤地带着我折返,然而回到家后父亲却大发雷霆,若不是母亲的竭力辩护,我肯定少不了一顿皮肉之苦,从此我再也不愿听到古村这两字,更不愿去看那座破旧的栈桥!就这样二十多年过去了……

   “五一”到了,母亲早早地为我准备好了行李,父亲拿出很多当年的旧照对我是千嘱万咐。

   经过四个多小时的一路换乘我终于在镇上的一个小站下车了。“马陵山!古村!有打的去马陵山古村的吗?”还没等我下车便有好几个跑的的师傅围了上来,我很纳闷父亲给我说从镇上到古村也不过五六里路,何必打车?一位同行者告诉我眼下正是古村大棚草莓、樱桃等水果采摘的季节加之到马陵山是免费旅游,所以来这儿的人自然就多了一些,为了节约时间我还是选择搭车前往。

   没多一会我就看到山坡上是好大一片果树园林和红色瓦房,山下一排排整齐的塑料大棚,踏车的师傅告诉我说那就是古村,当我问起村东是不是有一个石拱木桥,师傅回头扫了我一眼:“看来你是头一回来我们这,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到了村口你就知道了。”

   在一家饭馆的门口,三轮车师傅停了下来,“喝碗辣汤再上山吧,来这儿的城里人都喜欢喝李婆婆辣汤。”李婆婆?我忽然想起来前父亲提起过当年住在河东桥下的李婆婆,那年冬天村民修桥时,李婆婆每天都给他们送去辣汤,哪怕喝上几口也顿觉浑身热乎乎的,遗憾的是几年前李婆婆却因病去世了。

   走出李婆婆餐馆,我终于见到了父亲朝思暮想的那个桥:青色双拱石墩、黑色沥青车道,两边是灰白色的花岗岩护栏,桥首那块高达的石雕上醒目的刻着:知青河大桥--始建于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原名古村河大桥,重建于二00一年六月,全长86.5米,宽32米,其中古村全体村民捐资172.36万元。

   走过大桥便是一条穿过古村、通向马陵山的宽阔公路,道路两侧是当地特有的槐树,正在树下纳凉的老人告诉我说这些槐树是当年桥修通后村里的知青们种下的,表明他们扎根农村干革命的信心和决心,抚摸这一颗颗苍绿的老槐树我的心里不时掠过一丝丝地酸楚,我似乎听到了当年那些知青们发出的响亮誓言!更为自己多年来对父亲的不解而感到羞愧和自责!

   我无法走进村里看遍这里的一切,但我知道他们都是这桥的建设者和保护者!

   当我回首再次走过山村这座大桥时,脚下的路是那么宽阔和漫长……

               

                               (苏 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