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产改工作 他山之石

谋势蓄势成势 构筑新质生产力发展之基

发布时间:2024-06-03 阅读量:232

初夏时节,万物繁茂。新质生产力,一个充满勃勃生机的名词,在时代的聚光灯下显得更加闪耀。

“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使江苏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江苏“点题”。

南京作为省会城市、经济大市,如何作答这个发展命题与改革课题?既是发展阶段使然,更是使命担当所在。

“善战者,求之于势”。南京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势能已然展开:

看部署,因势而动、目标明确。“新年第一会”聚焦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旨在激发培育新质生产力最活跃的力量;“新春第一会”聚焦新型工业化暨产业强市,提出“让新质生产力成为南京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标识”。出台算力产业行动方案、数据要素“1+2”文件……目的在于培育新型生产要素。不久前召开的低空经济发展大会,又发布一系列政策、成果和应用场景,现场签约37个产业项目,志在推动南京低空经济展翅高飞。

看创新,乘势而上、持续突破。“从0到1”的原始创新又有新进展,紫金山实验室发布面向6G的无线无蜂窝大规模MIMO技术、内生安全基础芯片等多项颠覆性技术成果;在宁高校院所接续发力,多个“全球首发”研究成果登上顶级科学期刊。着力构建贯通式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在宁高校技术转移机构达17家,东南大学“大医科”、中国药科大学原创药物研究院、南京师范大学产教融合研创区等载体加快落地,紫金山科技城功能显著提升,将有力推动“从1到10”“10到100”的突破与跨越。

看产业,蓄势而发、集群强链。“4266”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构建,小米集团北京总部外全国最大的研发中心——小米南京科技园正式开园,未来这里将集聚上万名研发人员;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壮大,总投资超百亿元的华天封测二期等项目纷至沓来;传统优势产业焕新升级,“智改数转网联”方兴未艾,南钢全流程数字化催生钢铁产业“脱胎换骨”,总投资137亿元的金陵石化高端日化品以及7.5亿美元的塞拉尼斯系列项目、7.1亿美元的威森高端轮毂等外资项目加快落地。

看企业,积势而成、蓬勃涌现。去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万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超2.2万家,两类企业总数居全国大中城市第6位。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3家、居全省第一,总数达34家,迈入全国大中城市十强。

任何新事物的发端、兴起、壮大,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发展新质生产力亦是如此。南京正处于新旧产业接续、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当势能累积到一定临界点,新动能就会喷薄而出、不可阻挡。全市上下必须坚定这个信念,牢牢把握“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方法论,从应该做、必须做、能够做的事入手,加快蓄势积势成势,努力在高质量发展的大潮奔涌中勇立潮头,为江苏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扛起省会担当。

——努力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

新质生产力主要由技术革命性突破催生而成。南京要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着力构建以高校院所为牵引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体系,以中科院系、重大科创平台、全国重点实验室为支撑的核心技术攻关体系,以“概念验证+中试熟化”为重点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着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让更多的新域和新质加快涌现。

——努力成为具有链条整合力的产业强市新高地。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突出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个重点。南京要锚定制造立市、产业强市不动摇,聚焦“4266”产业体系,加快传统优势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尽快迈上万亿规模,加强人工智能底层技术研发和大模型应用孵化,塑造“数实融合、软硬结合”新优势,打造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抢占未来网络、细胞与基因、通用航空、低空经济、智能网联汽车等新领域、新赛道,让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充分涌流。

——努力成为具有辐射带动力的高端要素集聚地。

新质生产力之所以不同于“旧”生产力,就在于知识、数据、技术、管理、资本等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南京具有独特的综合功能优势,硬联通和软要素在这里交汇融合,金融、人才、枢纽和高端服务业等功能比较完备。要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扩大制度型开放,用好服务业扩大开放、科创金融改革、科技人才评价改革“三大试点”,大力发展枢纽经济、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让各类新型生产要素在南京集聚、配置和增值。

——努力成为具有较强示范力的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地。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南京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聚焦可再生能源、碳捕集利用、生态系统增汇等重点领域,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加快创建一批绿色工厂,培育一批绿色发展领军企业,发布一批绿色低碳应用场景,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不断提升发展“含绿量”。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既不会一蹴而就,也不会一路坦途,考验着各级领导干部的知识素养、能力本领和恒心耐力。要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勇挑大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增强“发现价值、识别价值、转化价值”的能力,扎扎实实、踏踏实实做好打基础、利长远、增动能的事,蹄疾步稳向着既定目标迈进。

抢占发展先机,才有可能领先一步。

发展新质生产力,跑出加速度,才能赢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