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黄金周,当大多数人踏上旅途、陪伴家人,享受难得的休憩时光时,花果山大道下穿道路拓宽工程的施工现场却依旧机器轰鸣。作为该项目的现场负责人,预备党员史汝杰主动放弃休假,以“八天不打烊”的坚守,在施工一线书写着责任与担当,让党旗在施工现场高高飘扬。
花果山大道下穿道路拓宽工程关乎区域交通疏导与市民出行便利,工期紧、任务重,每一个环节都容不得半点马虎。国庆假期前,史汝杰便提前进入“战斗状态”,把“家”搬到了项目部。为确保假期施工顺利推进,他主动牵头对接甲方单位与设计单位,拿着施工图纸反复推敲细节——小到一处路牙石的铺设,大到施工流程的整体规划,他都逐字逐句核对,提出十余条优化建议。针对假期沥青等材料运输可能遇阻的问题,他提前一周与供应商敲定材料情况,甚至亲自到生产厂家检查混凝土、沥青的质量,确保所有施工要素“万事俱备”,为假期施工打通了“零障碍”的前期通道。
10月2日凌晨,暴雨突袭港城,瞬间打乱了施工节奏。
此时,现场正在进行大理石地面的路基清理作业。雨水迅猛灌入,路两侧有多台挖掘机和机动车同时作业,一边清理路基和原有大理石路牙石,一边还要应对车辆往来,情况十分复杂。史汝杰第一时间冲到一线,冒雨组织人员,迅速制定应急方案,科学调度,合理指挥交通,确保挖机、车辆进出有序,避免拥堵和碰撞。同时,与施工单位现场沟通,进行技术交底,明确时间节点,确保施工工序衔接顺畅。雨势最猛的三个小时里,他始终站在施工现场指挥,雨水顺着安全帽檐流进衣领,他却浑然不觉,直到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才在同事的反复劝说下回到项目部换衣服。
暴雨过后,工期压力陡然增加。为把耽误的进度抢回来,史汝杰开启了“白加黑”的工作模式:白天,他穿梭在各个施工区域,紧盯钢筋绑扎的间距、混凝土浇筑的厚度,发现有丝毫偏差,便要求立即整改;夜晚,当施工现场暂时安静下来,他又在办公室里整理当天的施工数据,规划次日的任务清单,常常忙到深夜。10月8日,项目迎来关键的沥青摊铺环节,从当天下午2点沥青料进场,到次日凌晨3点最后一车沥青铺设完成,史汝杰全程守在摊铺机旁,每隔半小时就用测温仪检查沥青温度,指导工人调整摊铺速度。当最后一段路面平整地展现在眼前时,天边已泛起微光,他揉了揉布满血丝的眼睛,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国庆八天假期结束时,花果山大道下穿道路拓宽工程没有因假期和暴雨滞后进度,反而提前完成了下穿路段的沥青摊铺节点,实现“进度不滞后、质量不打折、安全零事故”的目标。当同事们称赞他“能扛事”时,史汝杰只是笑着说:“我是一名预备党员,关键时刻就该冲在前、守得住。”这份朴素的话语背后,是他对初心的坚守,更是一名基层工作者用行动践行的使命担当。
(上元公司)
撰稿:顾绍荣
单位负责人:赵阳
校对:房金鹤
责任编辑:孙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