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

沈思玉:脚踏实地 精益求精 ——读《精益思想》有感

发布时间:2025-07-18 阅读量:

读《精益思想》,里面没有堆砌什么华丽晦涩的理论,反而像跟着两位作者拜访了一位老师傅,看着老师傅仔细地雕刻每一道刻痕。书里说的“精益”,说到底就是让人少做无用功,把劲儿都用在实在地方。

以前总觉得,做事情做得多、做得快就是好。如今才明白,忙忙碌碌却未必能精益求精——书里反复说的“浪费”二字就是重点所在。原本认为,浪费就是车间里放久了的零件,或者仓库里堆着的边角料。读进去才发现,原来等待是浪费,重复劳动是浪费,甚至生产得太多、太快,也是浪费。就像家里做饭,明明三个人吃饭,偏要煮五个人的量,剩下的放坏了,既浪费粮食,又浪费做饭的精力。

作者提出了五个原则,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定义价值”就是搞清楚别人真正需要什么,比如给客户做产品,不是自己觉得好就够,得是客户用得上才行;“识别价值流”则是顺着一根线捋,看看从开始到结束,哪些步骤是必须的,哪些是多出来的;“让价值流动”就是让这些步骤按部就班地接上,别等别停。“拉动”说的是别瞎折腾,客户要多少就做多少,别积太多存货;最后“持续改善”,就是每天都琢磨着,哪里还能再通一点,再省一点。这一切就像包饺子,确定口味就是“定义价值”;接着和面、擀皮、调馅,少一步都不行,乱一步也不行;再按人头包够数量,下锅煮熟;最后看看以后是改进口味还是改善火力等等。

所谓精益,大概就是家里老人常说的“过日子要精打细算”——不怕慢,就怕站,更怕瞎转悠。书里举了不少例子,大到汽车厂,小到小作坊,精益的法子,不是靠添置机器,也不是靠削减人手,而是把原来绕的弯儿拉直,把重复的步骤合并,效率自然提高。把基础的事做扎实,本身就是大本事。就像收拾房间,不一定非要更新换代,把杂物清理掉,把物品归置好,屋子就已足够干净齐整。

作者并没有教我们什么“一步到位”的办法,反而总说“持续改善”。有个工厂的例子,一开始只是把零件摆放的位置调近了半米,工人少走几步路,效率就高了点;后来又改了工具的摆放角度,拿起来更顺手,又快了点。就这么一点点的不断变化着,一年下来,生产时间居然较最开始少了一半。这让我想起我的母亲素来教导我,用完的东西要放回原处,以方便下一次用时能准确拿到,桌上柜里的东西要模拟自己日常使用的动态进行摆放,母亲告诉我说:“东西顺手,拿得就快,做事也就利落。”母亲不懂精益,但她一直在做精益的事。

说到底,“精益思想”讲的不是做事的技巧,而是做事的态度——认真对待每一分力气,每一分钟,把该做的做好,把不该做的去掉。这道理简单,做到不容易,但很值得试试,我也愿意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