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聆听曾仕强老先生的授课视频时,幸而接触到“持经达变”一词。此词一经入耳,我就深切感受到这个充满东方文化韵味和质朴哲学意味的词汇所充盈的能量,细细品味深蕴于其中的妙处,虽未有醍醐灌顶的大彻大悟,但亦感心苗开悟,思绪豁然。
细究出处,均言其源自《易经》,但无论从《彖传》,还是《卦辞》,或是《爻辞》均未见其尊容。掩卷细思,我方觉这应是进一步提炼的哲学思想。闲翻其他古籍著作,也不见其清晰身影,但又仿若能探及到。比如《论语·子罕》中“可与立,未可与权”的意思就与其较为接近,但又需延展理解才能推及其意。又如《道德经》的“反者道之动”所表达的“守柔处下”的处世智慧与“持经达变”的应变逻辑存在暗合。司马迁《史记》遵循的“通古今之变”的治史目标与“持经达变”更是存在着跨越维度的应和。然而,各方均认可其出自《易经》,只是因其强调以恒定的原则应对复杂的变化,概括解释就是“持不变之经,达万变之易”,这也是最为契合《易经》中“易”的“一字三意”,即“简易、不易、变易”。
既然“持经达变”包含着“蓄不变为变”的哲学元素,定然不会淹没历史长河,当可与时俱进,穿行而来。诸如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实事求是”方法论、“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的实践观等无一不体现这一哲学思想。“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等诗词又何尝不是“持经达变”的艺术化体现。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摸着石头过河”“白猫黑猫论”等也无一不是“原则坚定性”与“策略灵活性”的辩证统一。习总书记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对初心使命的坚守等一大批思想论点和探索实践,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方向的坚守,更是以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的求变,其思想内核与“持经达变”形成跨时空的呼应。可见“持经达变”不仅贯穿时空线,赓续文化脉络,更在不断权变着与时代共鸣的新律动。
此为明事之义、修身之理,亦是治国之道,更应能为企业的管理和发展找到可借鉴之处。因此,我们应灵活理解“持经达变”,以“初心不变的定力”坚守核心价值观,以“沉着应变的智慧”处理复杂矛盾,通过“主动求变的勇气”突破发展瓶颈,实现守正和创新的辩证统一。通过强化“三精管理”,坚持问题导向,杜绝“路径依赖”形成的过度保守和规避“战略漂移”式的盲目变革,构建“韧性增长”的动态竞争优势。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当我们在触摸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思想真义时、追寻鼓动船帆的创新风向时、搏击历史长河的徜徉前行时,可悟这动态平衡的智慧正是解码过去、现在、未来的终极密钥和不二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