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公司要闻 公司要闻

孙艳同志获集团工会读书活动三等奖

发布时间:2019-12-11 阅读量:

在集团公司工会“品读、进取、筑梦”主题读书活动中,孙艳同志凭借《光辉的思想 指路的明灯 读<毛泽东诗词全编鉴赏>有感》,获得三等奖。


光辉的思想 指路的明灯

读《毛泽东诗词全编鉴赏》有感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毛泽东(18931226日-197699日)同志,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毛泽东诗词全编鉴赏》透视了中国共产党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始近半个世纪的斗争历程,毛泽东诗词包蕴寰宇的胸怀,突兀磅礴的气势,以及作者浪漫主义情怀象浪花一样时时以最贴近的距离随社会革命的浪涛而跳跃,把我带入伟人所处的伟大斗争时代。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1925年秋,值第一次大革命期间,中国革命形势风起云涌,工人运动一浪高过一浪,此时,毛泽东创作的《沁园春·长沙》发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时代强音"到中流击水"的斗争渴望。一切帝王将相“俱往矣”,数得上风云人物的是今天那些正在涌现的人民英雄,只有他们才能决定“苍茫大地”的兴衰。作者心中迸发出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显示出作者作为中国缔造者的深邃思想光辉和词作的完美艺术魅力,流露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深刻的内心感受,超越了古今中外一切从个人出发的名利意识,显示出高尚的、纯粹的、真正的崇高美。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1927年创作的《菩萨蛮·黄鹤楼》,时年,大革命处于低潮时期,北伐虽然获得了一些胜利,但军阀及各种势力依然存在,值中国多事之秋,作者曾途经武汉,怀以苍凉悲壮之情登上黄鹤楼一吐心曲。“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作者借酒浇江以表慷慨,心之潮汐胜似滚滚长江的浪涛,表达了作者对于所处的时代的沉郁抱负和热切期待,也写出了对革命前途的焦虑,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对革命抱有坚定信念的乐观。

掌上千秋史,诗笔绘华章

一九二七年到一九三一年是中国土地革命时期,工农革命蓬勃发展,共产党利用军阀战争的机会,不断壮大革命势力,中国革命又出现了新的高潮,“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1928年秋,作者欣然写此《西江月·井冈山》,以诗情画意笔触描出井冈山黄洋界保卫战的赞歌。“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1929年秋,风云骤然变幻,军阀重新开战,红军的旗帜挺进过了汀江,直逼龙岩与上杭,收取了祖国山河之一角,数百里区域近百万人民获得解放,根据地各县普遍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开展了土地革命,革命力量得以发展。作者为这次胜利所振奋,也为革命前景所鼓舞,于是,《清平乐·蒋桂战争》这首词又在马背上哼成了。“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19301月作《如梦令·元旦》,描绘了行军的畅达和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的火热场面,表达了红军进军途中的欢快情绪,和词人看到如火如荼的革命形势,而产生坚定革命信念和豪迈胸襟。“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1931年春作此《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通过对反第二次“围剿”的首次战斗东固之战的生动描绘和整个战役的艺术概括,热情洋溢地歌颂了根据地军民同仇敌忾的革命精神和人民战争的无敌威力。“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当年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1933年夏作此《菩萨蛮·大柏地》以欢快的笔调,描绘了一幅色彩斑谰的大柏地雨后的壮丽景色。“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19359月作此《七律·长征》,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1934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政府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读毛泽东诗词的最鲜明体验就是感觉毛泽东诗词的境界博大开阔、气势恢宏、摧山撼岳。往往是看似不经意的轻描淡写,却能展示纵横万里的境界,发出吞吐山河、雷霆万钧的气势。毛泽东在他的作品中,不做历史名人的崇拜者,赞美当代英雄,是因为他站在历史发展的最高点,运用的是最新的唯物史观,打破了历代诗词创作多以反映个人生活和思想情绪为主的艺术倾向,第一次以波澜壮阔的社会革命和社会斗争场面为创作题材,以革命家和艺术家的独特感受,史诗般地再现了中国革命风起云涌的历史画卷,使诗词创作进入了一个前人没有触及的新领域。

赏读毛泽东诗词,感受作者光辉的思想,更是指路的明灯,以“湖海荡波澜,全无斧凿痕“之美,得到了其引人入胜、美不胜收的精神远足和灵魂的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