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企业文化 习作园地

杂鱼锅贴(张飞)

发布时间:2025-09-02 阅读量:

故乡的味道,于我而言,定有那盐滩深处的小锅屋中,从烧草锅里弥漫出的杂鱼锅贴的香。

小时候的杂鱼锅贴,说是杂鱼,并不全是鱼,可用到的鱼虾贝,不下20种。如果从对虾塘、大水库或者送水道、倒水沟里,逮上来的沙光鱼、小肉狗(虾虎鱼属)、小绿嫩(金梭鱼属)和各种虾是“主角”,那么类似亚鲤鱼(午鱼)、小油棍(虾虎鱼属)、小鲈鱼和弹涂鱼就是“飞行嘉宾”,当然,美人蛏、马阔蛏(海笋属)、走水蛎和小香螺之类的时常也会赶来“客串”。而奶奶用剩馒头魔术般制成的灵魂面酱,则称得上是“剧务”。

做锅贴时锅气蒸腾。父亲烧锅,柴火吟唱映红脸庞;母亲和面,扯成方条贴在锅边;饼子渐次围成一圈,拱卫着锅中的鲜。出锅之际,通常会撒上一把我从自家小园子里现摘的香菜和鲜茴香叶,偶尔也会提前放些瓜头。那绿意点在棕红色的汤汁中,分外显眼。饼子上半截烘得冲脆,下半截因吸饱了鱼汤而软黏。

成年后在市区安家,没得烧草锅加持,想复制记忆中的味道之路,并非坦途。首先是这燃气灶蓝汪汪的火苗,虽说好看,到底不如柴火温润匀称;再有就是锅小,一次贴的饼子不够吃,须得贴两次;还有贴饼的时候老不长记性,小臂到手腕一不小心碰锅边会烫起月牙形水泡。记得有段时间没怎么做手生,也是唯一一次贴饼时贴高了,搭在锅口,锅盖盖不上!感觉搞笑又好玩,第一时间拍照与媳妇分享。那头很快回了一个体贴而形象的表情。

不仅于此,虽说热锅软面,却还会遇到面坯不肯粘,要么就是烤着烤着滑到鱼汤里成了酱饼,味道倒也不错,但终究抱歉于锅贴之名。后来想出一个好法子:同时用两口锅,一口烧鱼,一口烙饼。待饼子在空锅边烤得瓷实定型了,再将烧开的鱼连汤缓缓地倒入饼锅之中。如此合成一锅,饼就不容易滑脱了。如今烧鱼,酱姜葱蒜椒香炸,锅开“川汤下”,自是轻车熟路、手到擒来。至于用什么鱼就随缘了,没去讲究,无论是小黄鱼、小鲳鱼、踏板和马鲛,还是小刀鱼、钢针鱼、泥鳅和白条,都请“演出过”。而奶奶做的面酱却再无寻处,只好以黄豆酱替代;起锅时,撒上香菜、蒜末或蒜苗倒也没有大包袒,只是瓜头和鲜茴香叶,市面上难得一觅。

饶是如此,妻女对杂鱼锅贴仍然情有独钟。每当做锅贴,俩个闺女便会有所期待似得来回到厨房张望。伴着饼子在锅边渐成金黄,眼里写满小确幸,愈发明亮。正常她们第一锅饼吃光了,恰能接上第二锅饼好,嚷嚷减肥的母女三人还在比划谁吃多了谁吃得少。

有时想,若干年后俩个闺女早已成家立业,会不会在某天,寻思复制她们记忆中杂鱼锅贴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