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企业文化 习作园地

七月流火映金桥(于静)

发布时间:2025-07-21 阅读量:

当七月的流火掠过天际,清晨六点的阳光已带着灼人的温度,裸露的水泥地面被晒得发烫,蝉鸣的聒噪透着几分无力。

厂区内的主干道上,运输广东集装箱的车正排着长龙,引擎的轰鸣声与传送带的运转声交织成雄浑的交响。这些集装箱像等待检阅的方阵,在阳光下泛着金属的冷光,而装卸工人的身影,就是这片钢铁丛林里最动人的音符。

装卸工人陆师傅深色工装早已看不出原本的颜色,汗水顺着发丝往下淌,在下巴尖聚成水珠,啪嗒一声砸在胸前的盐袋上,洇出一小片深色的痕迹。他正弯腰搬运五十斤重的粤盐袋,手臂上的青筋随着发力微微凸起,湿透的衣服紧紧贴在背上,勾勒出肌肉的轮廓。“歇会儿不?”旁边的年轻装卸工递过水,他摆摆手,喉结滚动着咽下一口唾沫:“趁着这会儿风凉,多搬几袋。”

包装盐库房门口,库工祝女士的额头上也布满了汗珠。她不时抬手捋一捋微风吹过的发丝,笔尖在发运盐单上飞快游走。每一辆车的车牌号、装载量、目的地都要仔细核对,广东东莞、惠州、清远……这些地名在她笔下反复出现,像一条条隐形的线,将金桥制盐的咸鲜滋味,与岭南大地的万家灯火紧紧相连。

正午的阳光直射在集装箱的铁皮上,反射出刺眼的光。叉车工李师傅正站在叉车旁固定盐袋,他习惯性地用袖口擦了擦额头,却把更多的汗水抹到了脸颊上。“这盐啊,到了广东,就是餐桌上的必需品。”他笑着说,眼角的皱纹里还沾着细小的盐粒,“想想家家户户炒菜煲汤都得用咱金桥盐,咱这汗啊,流得值!”话音刚落,又一袋食盐被稳稳吊起,精准地落入集装箱内,发出沉闷的声响。

傍晚时分,夕阳为厂区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第一辆满载食盐的卡车缓缓驶出大门,透过后视镜里,越来越多的卡车跟上了队伍,它们将日夜兼程,穿越平原与山地,把这份来自北方的馈赠,送至广东千家万户。

夜幕降临,蝉鸣渐渐稀疏,厂区的灯光亮了起来。装卸声、机器声、车辆发动声依然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