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
加快数字化转型 推动高质量发展 “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系列报道|产量增加六倍,员工减少八成:重工业是如何变“轻”的?
发布时间:2021-11-10      信息来源:人民邮电报      发布人:zhangzhi      点击:

编者按:“5G﹢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应用正在传统工业制造领域掀起一场“大变革”。10月的最后一周,记者跟随“5G﹢工业互联网”媒体采访团走访了湖北省两家钢铁制造厂,这两家典型的重工业企业在过去两年智能化改造上取得了显著成效。本篇为“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湖北行)系列报道下篇,上篇见本报11月4日1版。

传统印象里,钢铁企业总摆脱不了高污染、重体力、高耗能的标签。此次记者走访了位于长江中游江畔的武钢有限和鄂钢公司,深入车间观察钢铁工人在岗位上的工作状态、工作方式与钢铁生产环节。它们不仅完全摆脱了这些标签,在5G、智能化改造方面也走在了行业前沿,对于我国重工业领域转型升级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这次走访也让记者感到惊叹,炼钢厂车间依稀可见几名巡检员,而在集中控制中心,屏幕上滚动着密密麻麻的数据,工作人员根据实时数据滑动鼠标,坐在电脑桌前控制着几千米外的钢铁冶炼。记者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这些被认为是典型男性工厂的刻板印象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取而代之的是女工数量越来越多,她们熟练地操作机器、记录数据,毫无违和感。

2250米的轧钢车间实现远程操控

“趁热打铁”从字面上理解,指的是锻铁一定要在铁烧红的时候打。

今天的武钢有限,这样一锤一锤锻造的场景不再需要人参与其中。在热轧车间尽头宽敞的办公区里,墙上两块巨大的屏幕实时显示着不同的工作场景。右面一侧的大屏上能看到轧钢车间的数字模拟画面:火红的钢坯从炼钢炉中推出,第一段轧钢、第二段轧钢、第三段轧钢……直至变成客户需要的钢卷制成品。旁边另一块大屏幕上则显示着每一个过程的实时画面。工作人员坐在自己的工位上盯着各自的电脑屏幕,不时发出各种指令。

就在半个小时前,记者从办公区的另一头进入厂区,经过全面细致的安全培训后,与安全巡视员一同走过长度为2250米的热轧车间,实地了解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热轧车间的参观走廊,体感温度接近60摄氏度,即使距离轧钢生产线百米远,扑面而来的灼热感依旧让人无法忍受。一趟走下来,即便熟练的工人也已经汗流浃背,正常人是无法长时间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的。

记者看到一块块通红的钢坯正有序地穿梭在轧机间,最终卷曲成卷交付给客户。这个过程在以往没有进行智能化改造时,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