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
推动消费市场回补 需要互联网平台助力
发布时间:2020-03-23      信息来源:产业网      发布人:zhangzhi      点击:
 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复产复工有序进行,社会经济秩序逐渐恢复。
  为了回补疫情期间的经济损失,提振内需,激活消费市场,国家发改委等23个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包括大力发展“互联网++社会服务”消费模式,持续提升居民消费能力,促进重点群体增收激发消费潜力等。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消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疫情期间,商场闭户,餐馆关门,第三产业严重受影响。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1—2月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20.5%,创造了历史。
  正因如此,在疫情防控收尾冲刺阶段,各地都采取了相关的消费鼓励政策,像南京等地区还直接给市民发放消费券。此次多部门联合发文,从供给端到消费端多渠道并举,通过扩容提质来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针对性相当明显。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的文件,在互联网消费层面重点着墨——要求完善“互联网+”消费生态体系,大力发展“互联网+社会服务”消费模式,等等。而鼓励线上线下融合等新消费模式的发展,正是考虑到互联网在挖掘消费潜能上的巨大能量。
  过去几年,在互联网基础设施不断下沉的过程中,很多五环外的群体,在触网后顺利实现了消费升级。与此同时,网友的消费习惯也在发生深刻变化。新生代的年轻网民,对线上消费的路径依赖更强,小红书、快手等为代表的社区+电商平台的繁荣,便是消费观念变化的见证者。
  尤其是在疫情期间,线下消费渠道中断,人们的消费需求集中转移到线上。比如那些不能堂食的餐馆,通过外卖平台为用户提供服务。封城、隔离之后,互联网上的商品和服务供应并没有完全中断,这显示出“互联网+社会服务”抗风险的优势。
  特殊时期非接触式的线上消费模式,既保障了市场的正常供应,又减少了传染风险。而对于广大商户来说,这也提供了一种新的生存路径。事实上,这段时间很多原本专注于线下的经营者,都开始将商品和服务搬到网上,通过直播来引流带货,或者在社区上分享互动。
  像上海一家卖二手商品的中古店的负责人,就在小红书上开了直播,给网友科普中古文化和商品知识,首次直播后,这家中古店就收到了超过60万元的线下订单。而小红书在社区发起的“你的tony上线了”的公益直播,同样带动了线下门店预约量的快速增长。
  经过这次疫情,相信很多经营者会意识到,原本为配合防疫而进行的“互联网+”尝试,会有如此意外的效果。对消费者而言,“互联网+”丰富了消费场景,也拓宽了服务类型,疫情无疑会进一步强化他们的互联网、数字化消费习惯。
  至于说加剧“脱实向虚”,这和认为电子商务是线下实体店破产的罪魁祸首一样,是彻头彻尾的伪命题。实际上,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线上和线下是紧密捆绑的。比如在小红书这样的社区,用户在线下消费,然后在线上分享消费体验,这些分享体验又推动其他用户去到线下消费,形成一个闭环。
  传统的线下消费模式,不仅受众半径极为有限,而且还面临着巨大的防疫成本。将商品和服务搬到直播平台、社区、电商平台上,线上和线下打通,增强了用户的体验感,同样契合消费升级的大趋势,让疫情完全结束前的经济运转不至于陷入“停电断档”。
  就眼下而言,像小红书这样能够带动消费的互联网平台,将成为消费市场回补过程中的重要推动力。而放眼长远,可以预料的是,未来消费市场的做大做强,消费在经济发展中基础性作用的发挥,将会给“互联网+”平台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