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是道德之本,是家庭美满和睦、社会进步发展的基石。他叫杨海兵,出生于1970年3月,连云港市工投集团供电工程分公司灌西供电所线路工。他衣着朴素,却神采奕奕,他声音不大,却掷地有声,他和蔼可亲,笑容可掬。他努力工作,勤政务实的工作作风得到了领导的充分肯定。多次被评为“安全生产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员工”、“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他孝敬父母,几十年如一日。光阴荏苒,汗水伴着泪水,荆棘伴着鲜花,陪伴着他走过了苦乐与共、无怨无悔的青春年华。
有一句俗语,“久病床前无孝子”。可这句话在杨海兵这里,得到了新的诠释,注入了不同寻常的意义。杨海兵孝敬老人,在灌西盐场是一位有口皆碑的好儿子。2004年母亲孙守兰突发脑出血住进了医院。那时候孩子还小,他和妻子都上班,夫妻俩不分昼夜伺候着母亲和孩子。三个月后,母亲出院了。他们把老人接到了自己45平方的家里,老少三代住在了一起,相互照顾着。白天主要由妻子伺候,早晚和双休日就由杨海兵照顾。为使母亲早日康复,夫妻俩每天抓时间搀扶老人在客厅里锻炼。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母亲逐日康复。但是没想到的是,2014年父亲杨廷强又突发脑梗,非常危险。医生告诉他们“你们准备后事吧,没有多大希望了。”当时就像五雷轰顶,杨海兵和妻子都傻了,母亲还病着,需要人伺候,孩子还在读书,这可怎么办呢?当时父亲什么也不知道,鼻子里插着胃管,下身插着导尿管,每天24小时不停的输液。他在父亲身边一站就是一个星期,这一个星期几乎没有合眼。家里的亲戚都劝他回家睡一觉,可是他说:“父亲一直昏迷着,还没有睁眼,我回到家怎么能睡着啊?”
情感源自于热爱,信念根植于信仰。他和妻子席春梅共同肩负起照顾父母的重任,常年守候在病床前,毫无怨言,从拿药、端水、端饭到端便盆,倒粪便,样样都做,母亲牙齿不好,还患有糖尿病,老人不能吃大锅饭,他和妻子就给开小灶,每天给老人吃的食物都经精心加工,去皮、去壳、切成小块,还不能吃转化糖的食物,每天都征求老人的意见安排好食谱,做老人喜欢吃的饭菜,同时还要照顾自己的上学的孩子,夫妻俩从早忙到深夜,几十年如一日,从未叫过苦叫过累。杨海兵的父母因为病情的反复折磨,因为病痛,时不时的就暴躁发火,杨海兵总是默默忍受着,并不时开导老人,陪他们聊天,现在的他已经成了老人的精神支柱,只要离开老人一会,就得打电话找杨海兵,老人说:"我们不能耽误海兵的工作,不在身边只要通过电话听到他的声音,就感觉病痛就减轻了好多。"
孝顺父母不仅是为人子女应尽的责任,也是教育后代的重要方式。杨海兵深深懂得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子女。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杨海兵始终用自己的行动向孩子诠释着孝道、担当与责任,自己的孩子从小到大,他没有过多的唠叨,也没有空洞的说教,只是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去影响孩子。在他的影响下,孩子小时候就充满孝心、爱心、上进心。每次孩子回家总是给爷爷奶奶带回许多他们爱吃的东西,帮爷爷奶奶捶捶背揉揉肩,说一些趣事儿逗老人开心。
杨海兵在左邻右舍心中也是位热心肠的人。他的邻居是位孤寡老人,在照顾父母的同时,也经常抽出时间帮邻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左邻右舍需要帮助的时候也总是尽自已所能提供帮助。杨海兵在父母眼里是一个孝顺的好儿子;在妻子眼里,他是一个敢于担当的好丈夫;在孩子眼里,他是一个值得尊敬和学习的好父亲;在邻居眼里,他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好邻居。
人生谁不为人子女、谁又不为人父母呢?杨海兵始终如一的把孝顺这两个字诠释的淋漓尽致,孝敬老人,不但能让老人快乐健康,家庭和睦,更为重要的是为孩子做了一个好的榜样,培养子女的感恩观念。杨海兵用自已的爱心、孝心、责任心构筑了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小家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