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公司新闻 企业要闻

胡军:丝丝氨纶“织出”的精彩人生

发布时间:2021-05-07 阅读量:

日前,从江苏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传来消息,公司胡军被授予江苏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胡军,在氨纶生产岗位上坚守了近30年,这些年来,他用精湛的技术不断为企业创造价值,不仅获得实用新型专利,还被中国化纤工业协会授予“杰出技术工人”荣誉称号。

胡军,1992年进入公司,一直扎根在纺丝生产一线,他的岗位,看似只有简单枯燥的几个环节,但在整个生产链上却是举足轻重的环节。

组件工作环境在夏季属于高温作业,气温高时,现场环境温度可达50度以上,胡军在这岗位上竭尽全力地把自己组件工作的所有工序吃透、干好。随着公司效益的逐年攀升,对产品质量及品种多样化,生产部门及班组的工作强度加大,工作难度也相应加大。在进行技术革新等方面,考虑到自身的理论水平不高,胡军一方面向部门领导请教,一方面自己刻苦钻研,认真了解产品工艺要求,保证了组件能满足新的工艺要求,具备了攻克“疑难杂症”的应变能力。

2013年下半年,组件投位后经常会出现纺丝大面积操作性能不稳定现象,严重影响了产能和一等品率。胡军暗暗排查组件的每一个环节,一一排除了问题存在的各种可能,发现是公司新购置滤网的内金属支撑网与常用原液的匹配失调,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变形,引起原液吐出量变小,最终导致异常增多。后来,通过与供应商协调改进滤网,异常问题就基本消失了。

2015年,六期组件更换投位后,纺丝变得十分不稳定,滴原液、并挂丝等异常情况时有发生,纺丝质量也随之严重下滑,平均每天要产生散废丝200多公斤,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万元。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胡军同志曾经尝试了许多办法,不分日夜地做实验,发现过去长时间放流过程中残留在壳体内的空气与溶液形成的空气泡是导致投位后操作性能不稳的罪魁祸首!找到原因后,又创造性地提出了分段放流的设想。经过与部门技术人员多次讨论后,胡军大胆地将分段放流的想法付诸实践。经过一个月不间断反复实验,终于找出最佳放流方式,成功排出壳体内中的空气。方法推广后,原料消耗明显减少,而纺丝续纺后机器操作性能稳定性却大幅提高,挂丝等异常数量减少了80%,纺丝中散废丝数量随之大幅减少,一等品率迅速提升。

分段放流的问题解决没多久,胡军又聚集到放流过程中的形成的废液上。因为这些废液不仅不能使用,而且每吨还要花4千多元请外面的环保公司专门处理,胡军开始寻找回收废液再利用的办法。根据理论知识和自己的实践经验也想了几个办法,但是回收效果一般,而且成本比较高,终于在一天早上起床后,突然他的脑子里闪现出聚合异常时排废液的画面,这种废液因为聚合过程不完整,黏度较低。要是把这种废液和分段放流形成的黏度较高的废液混合在一起会不会有什么变化呢?胡军赶紧扒了几口早饭,跑到公司开始做实验。根据这两种废液的相关数据,胡军带领组件班组按照1:1的比例,倒入小型纺丝专用设备进行循环混合一段时间后再纺丝,一开始的效果也不好,但是几次调整后惊喜就发生了,混合形成的新原液不仅能纺丝,而且纺丝的质量也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现在,用这两种废液为原料纺出来的丝每吨可卖到1万元左右又能回收废液中的溶剂,完全实现了当初变废为宝的想法。

“大河涨水小河满。只有公司这个大家好了,我们的小家才会好起来。”在今年氨纶公司“五一”劳模慰问座谈会上,胡军如是说。